This website is using a security service to protect itself from online attacks. The action you just performed triggered the security solution. There are several actions that could trigger this block including submitting a certain word or phrase, a SQL command or malformed data.
You can email the site owner to let them know you were blocked. Please include what you were doing when this page came up and the Cloudflare Ray ID found at the bottom of this page.
怎样临习《麓山寺碑》
一、李邕与《麓山寺碑》
李邕(675—747),字泰和,扬州江都(今属江苏)人,著名《文选》学家李善主子。初为左拾遗,后官至汲郡、北海太守,世称“李北海”。为人秉性刚直,极富政声。为文长于碑颂,而复多自书,杜甫谓之“碑版照四裔”。古稀之年为奸相李林甫害死。传世书作有《李思训碑》、《麓山寺碑》、(李秀碑)、(卢正道碑》、《东林寺碑》、〈叶有道碑》等多种。
李邕与唐代大多数书家一样,其学习书法也是从王羲之入手的。但他能“入”能“出”,在王字的基础上有所创造。宋代《宣和书谱》云:“邕精于翰墨,行草之名尤著。初学右军行法,顿挫起伏既得其妙,复乃摆脱旧习,笔力一新。”李邕是以行书入碑的积极拥护者,他所“摆脱”的“旧习”,正是王体行书不适应碑版的那些局限。
《麓山寺碑》又称《岳麓寺碑》。纵观此碑,笔力雄健,字势俊丽。此碑历来评价很高,宋黄庭坚评其书云:“字势豪逸,真复奇崛,所恨功力太深耳,少令功拙相半,使子敬复生,不过如此。”《庚子销夏记》云:“《岳麓寺碑》虽已残剥,然其锋颖尚凌厉不可一世,北海奇人,故所书尔尔。”此碑之所以为艺林所重,乃因其笔力苍健浑厚,方折劲挺,有骨力洞达、气势开拓、化柔为刚之美。此碑看似驾轻就熟,天真烂漫,实乃神妙变幻,难测端倪,在流畅中寓缜密,和谐中得自然。该碑用笔取自然之法,流畅自如,瘦劲遒丽,一改二王的圆润蕴藉,既刚劲又妍美,风神外露,气势夺人;结字取势颀长,奇宕欹侧,左低右高,似斜反正,斜而不倒,恰到妙处。《麓山寺碑》表现出一种豪放、奔突、明快乃至荒率的审美情趣,不计工拙,不经意而出新,毫不掩饰其真情实感。杜甫曾有诗赞李邕书法曰:“声华当健笔,洒落富清制。”信不虚言!总之,李邕的字汇合了魏碑体正楷与 王羲之体行书的长处,比较圆满地解决了“行书入碑”的课题。同时该碑是“体兼行、楷”的代表作,因此选用它作为学习行书的入门初阶是再好不过的了。
二、临写《麓山寺碑》应注意的几点
1.在临写时既要动手,更要动脑。在临写中,只动手不动脑,只顾生硬描摹.既不考虑这些点画形态的来由,也不想想甲字与乙字的关系,这是一种收效最差的做法。因此I临写时,先应对帖中之字进行综合的分析比较,将其结体用笔的法度与规律梳理出来,以获得临摹的自由和主动。其次要用心弄明白书家用笔的原理、方法和技巧。范本中同一个点画在不同的位置或不同的字中往往具有不同的形态,这些不同的形态究竟是通过怎样的用笔方式造就出来的?毛笔在起止和运行过程中需作何种动作、何种变化才能形成点画的某种艺术效果?在临写中应该仔细研究、反复实践、用心体会,把问题搞
清楚,然后总结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操作规程来。第三要对昕临写的字从结体到用笔都应多问几个“为什么”,比如这个字的点画为什么要这么安排,这一笔的位置变动一下行不行等等,只有这样才能对所临写的碑帖加深印象,加深认识,提高临写的主动性,提高书法的鉴赏力。
2.《麓山寺碑》的书体为行楷,故其笔法兼用行书的圆转流畅和楷书的方整规矩,行法、楷法错综出现,产生了时圆时方、时疾时徐、时滑时涩的矛盾变化效果,这对该碑达到既有主体之流美、又有北碑之端庄的境界是个关键。临写时应注意分清何处是行法,何处是楷法,一一领会,然后再着力找出行法、楷法的分布规律,即抓住书家的“经营之道”。
3.该碑行笔速度较快,线条瘦硬,粗细变化不大,给人以矫健挺拔之感。临写时,要看准帖字果断下笔,不可犹豫拖沓,否则笔画出现“涨墨”,会损害线条质量。另外不要夸张毛笔的提按动作,要始终用力提着笔,用笔锋着纸挥洒。
4.开始时应选用锋颖较好的硬毫笔,取悬腕、悬肘的姿势为好。
5.临写时,必须以中锋来体现其圆浑、具有厚度感的线质,避免偏锋带来的视觉效果上的薄弱。结构上要把握开合变化的规律,并着意掌握重心的处理方式、紧松、粗细、疏密的对应参照以及长线条的穿插使用。
三、《麓山寺碑》基本点画的临写法下面我们来看看点的写法。
行书的点,最值得注意的是点与点、点与其他笔画的关系。它们之间或上下关联,或左右呼应。除少数用连笔、牵丝相通外,绝大多数都是凭借微妙的俯仰角度、出入锋芒以“神”相接,构成形断而神不散的整体。这是我们在临写时最需要下功夫揣摩的。
1.瓜子点。先向左上方运锋起笔,然后向右下铺毫行笔,最后顿笔向左上回锋收笔。其状背弓腹收,要写得饱满圆润,有精神,犹如高峰坠石。如图——“于”字上点。
2.长点。先逆锋向左上起笔,笔锋向右下长拉,渐行渐按,其过程较长,形斜,最后回锋收笔。如图二“太”字右点。
3.向下点。先露锋水平向右落笔,迅即用方折法转90度向下行笔,如图三“宇”字首点。这种点
一般只用在一个字顶头横画的正中央,与横画相连,形态端严。
4.出锋点。先露锋斜向落笔,顿后迅即提笔回锋,向需要呼应的方向带出牵丝,如图四“庙”字首点。这种点有俯势,也有仰势,形态活泼,用途极广。
5.横点。先逆锋起笔,接着横向右方铺毫行笔,最后回锋收笔,从点的中腹出锋,如图五“禅”字左上点。这种点改成平势,与其他点势不同,以增加变化。
6.相向点。这两点左右遥相呼应,左点短而向右上挑出,右点由重渐轻,向左下出锋,两点左低而右高,上开下台,颐盼生姿。如图六“光”字。
7.相背点。这种点常用在字的下部,故其势需要左右分开,上聚下分,有力托住上部结构。如图七“乐”字。
8.并列点。这两点是该帖最具特色的书写方法。它采用撇画的书写方法,使两点均并列向左下行笔,左点短,右点稍长,但与撇不同的是两点不出锋,显得敦厚、拙朴。如图八“并”字。
9.三点水。在《麓山寺碑》中,三点水的书写方法可谓多种多样,有三点独立的,也有第二点与第三点相连的,还有三点干脆写成一弧竖的,临写时要注意掌握。如图九“诸”字便为一例。
10.两对点。这种点常用于“雨”字头中。它原本是四点两两相对,但在《麓山寺碑》中却简化成两点,采用相向点的写法,但又比相向点更轻灵,其左点尽力向左下伸展。如图十“云”字。
下面来看看横的写法。
《麓山寺碑》中典型的横画为方笔魏碑写法,圭角明显,除加大了左低右高的斜度外,其用笔与魏碑基本相同,有北碑的厚重感。但是由于该碑是行书,故横画的起笔、收笔处常需与上、下笔画呼应,临写时要特别注意。
1.长横。这种横画的书写方法与魏碑相同,要注意起笔与收笔的圭角。如图一“有”字。其书写方法是:先逆锋向左上起笔,折锋向右下转笔,接着提笔向右中锋行笔,至画端再回锋收笔。在书写时用力要均匀,中间略有起伏,可向下凹或向上凸,以示变化。
2.接上横。这种横是为与上一笔画呼应,逆向抢锋入笔,如图二“在”字上横。写这种横画,一定要注意与上笔的连贯,写完上笔,马上连入下笔,其间不能有丝毫迟疑。若稍一扰豫,则抢锋处便不自然了。
This website is using a security service to protect itself from online attacks. The action you just performed triggered the security solution. There are several actions that could trigger this block including submitting a certain word or phrase, a SQL command or malformed data.
You can email the site owner to let them know you were blocked. Please include what you were doing when this page came up and the Cloudflare Ray ID found at the bottom of this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