서예교실

書聖父子

王羲之(約321-379),字逸少,東晉琅琊臨沂人。他的家族是晉代屈指可數的豪門大士族。他的祖父王正為尚書郎。他的父親王曠為淮南太守,曾倡議晉室渡江,於江左稱制,建立東晉王朝。王羲之的伯父王導更是名聞於世,是東晉的丞相。而他的另一位伯父王敦是東晉的軍事統帥。琅琊王氏吊晉可謂權傾一時,熾盛隆貴。
  王羲之因為這樣的出身,一出仕便為秘書郎,後為庾亮的參軍,再遷寧遠將軍、江州刺史,最後做到右軍將軍、會稽內史。所以人們又稱他為"王右軍"。   
  王羲之為人坦率,不拘禮節,從小就不慕榮利。《世說新語》裡載有王羲之"坦腹東床"的美談。
  晉代的另一大士族郗鑒欲與王氏家族聯姻,就派了門生到王家去擇婿。王導讓來人到東廂下逐一觀察他的子侄。 門生回去後對 郗鑒匯報說: 王氏的諸少年都不錯。他們聽說來人是郗家派來選女婿的,都一個個神態矜持。只有一個人吊床上坦胸露腹地吃東西,好像不知道有這回事一樣。 郗鑒聽了,說:"這就是我要找的佳婿。"後來一打聽,知道坦腹而食的人是王羲之,就把女兒嫁給了他。
  從這則逸事上看,王羲之從小就具有曠達的性格,很少為一些小事戚戚於心。也許這就是他的書法雄渾開闊,具有自由氣象、瀟灑神態的原因之一罷。也因為這個典故,後來人們就把"東床坦腹"、"東床"作為女婿的美稱,或稱呼他人的女婿叫"令坦"。
  王羲之因為少有美名,朝廷公卿都喜愛他的才幹,屢次征召為侍中、史部尚書等職,他都堅辭不受。他不喜當官、更喜歡清靜。但是當他不得已而任官時,他又決不尸位素餐。他在任職期間,曾對宰相謝安和參與朝政的殷浩等人發青過重要而切實的政見。他還對饑民開倉賑濟。這些都說明他不慕榮利但為人正直的品格。
  王羲之從小愛好書法。幼年時他曾跟隨姨母,著名的女書法家衛夫人學過書法。渡江後,他又學習了前輩書法大師李斯、曹喜、張芝、張昶、蔡邕、鍾繇和梁鵠等人的書法。這使他的書法融合各家所長,自成一家。再加上他的家族中擅長書法的人濟濟一堂,父輩王導、王曠、王异等都是高手,這對他的書法學習的幫助也是極為顯著的。
  王羲之對真書、草、行諸體書法造詣都很深。他的真書勢形巧密,開辟了一種新的境界;他的草長濃纖折衷;他的行書遒媚勁健。人們稱他的字"飄若浮雲,矯若驚龍";"龍跳天門,虎臥凰閣"。
  王羲之的書法刻本很多,像《樂顏論》、《黃庭經》、《東方朔畫贊》等楷書作品,在中國古代書法史上都佔有重要位置。他的行草書傳世墨寶有《寒切貼》、《姨母帖》、《初月帖》等十餘種。這些墨寶雖然是唐人雙勾廓填摹本,但也都不失為難得的珍品。他的行書《快雪時晴帖》只有二十四個字,被清乾隆皇帝列為《三希帖》之首。
  《蘭亭序》是王羲之最著名的代表作。從文學的角度,它文字優美,情感曠達閑逸,是千古絕妙的好文章。從書法的角度,它被譽為法貼之冠,被各代名家悉心鑽研。
  王羲之還善於繪畫,是歷史上比較早的兼精繪畫的書法家之一。他的夫人郗氏和他的七個兒子都善於書法,是一個聞名於世的書法世家,這在中國古代歷史上也是不多見的。 尤其是他的小兒子王獻之,繼承父學,且進一步獨創天地,字畫秀媚,妙絕時倫,以至與父齊名,人稱"二王"。
  王獻之(344-386),字子敬,小名官奴,王羲之第七子。官至中書令,人稱中書令。 王獻之生於這樣的家庭,父親是大名鼎鼎的"書聖",母親及叔、祖輩、眾兄弟都是書法大家,從小的熏習是在所難免的。而他較之他人又更為勤勉,在學習書法時更為下力、專注、其性情也頗具乃父之風。
  王獻之的書法藝術,主要是繼承家法,但又不墨守成規,而是另有所突破。在他的傳世書法作品中,不難看出他對家學的承傳及自己另辟蹊徑的蹤跡。前人評論王獻之的書法為"丹穴凰舞,清泉龍躍。精密淵巧,出於神智"。他的用筆,從"內擫"轉為"外拓"。
  他的草書,更是為人稱道。俞焯曾說:"草書自漢張芝而下,妙人神品者,官奴一人而已。"他的傳世草書墨寶有《鴨頭丸帖》、《中秋帖》等,皆為唐摹本,他的《鴨頭丸帖》,行草,共十五字,絹本。清代吳其貞在《書畫記》里對此帖推崇備至,認為:"(此帖)書法雅正,雄秀驚人,得天然妙趣,為無上神品也。"他的《中秋帖》行草,共二十二字,神采如新,片羽吉光,世所罕見。清朝乾隆皇帝將它收入《三希帖》,視為"國寶"。
  他還創造了"一筆書",變其父上下不相連之草為相連之草,往往一筆連貫數字,由於其書法豪邁氣勢宏偉,故為世人所重。
  由晉末至梁代的一個半世紀,他的影響甚至超過了其父王羲之。一直到了唐代,唐太宗竭力褒揚王羲之而貶抑王獻之,一些書法評論家才開始認為王獻之的書法比不上他的父親王羲之。但是宋代書法家米芾,主要是向王獻之學習。現代著名學者、書法家胡小石更認為張旭、懷素一派之"狂草",便是由王獻之草書發展而成的。
  • 페이스북으로 보내기
  • 트위터로 보내기
  • 구글플러스로 보내기
  • 카카오스토리로 보내기
  • 네이버밴드로 보내기
  • 네이버로 보내기
  • 텀블러로 보내기
  • 핀터레스트로 보내기

Comments

권상호
書法泰斗-王羲之

書法是中國相當獨特的一種藝術,在文化上的價值,幾乎可以和繪畫並駕齊驅。書法的演進,由最初的象形文、殷商甲骨文、周代吉金文、漢朝隸書、北魏碑體文以及東晉開始盛行的草書,各有不同的氣勢和美感,草書中寫得最具特色,最有神韻的,首推東晉書法名家──王羲之。

王羲之,字逸少,東晉開國宰相王導的侄兒。他的父親王曠很喜歡寫字,也蒐集了許多前人討論書法的文章。王羲之深受父親的影響,對書法藝術,從小就有濃厚的興趣。當時最有名的書法家衛夫人,在看了王羲之的字後,非常驚異,不但收他做學生,還斷定王羲之將來的成就,必定在他之上。

王羲之資質聰明,但從小就不太會講話;有一次,他去拜候文章道德名重當代的老先生周顗,周顗非常欣賞這位木訥寡言的少年,特別邀請他和一些名士用餐,在宴席上,周顗對他非常親切,親自挾菜給他,大家都覺得很詫異,因為周顗向來對人物的品評是非常嚴謹的,這位年輕人竟能夠獲得青睞,究竟是何許人物?不一會兒,周顗鄭重地向貴賓介紹說:「這位年輕人是當代第一書法家,宰相王導的侄兒王逸少。」經過周顗的推薦,立刻身價百倍,從此以後,大家都對王羲之刮目相看。

東晉初年,王家門閥勢盛,王氏子弟也個個眼高於頂,但是他們卻非常敬重太尉鑒,鑒不但地位顯赫,為人更是耿直。他想為女兒尋一門好親事,於是到處探聽合意的人選,聽說王家子弟各個出類拔萃,便去王家選女婿。

鑒派一位代表到王家,所有的候選人都集中吊廂房等候,他們一個個正襟危坐,衣冠楚楚,都希望自己是那名幸運中選的人。這位代表在王導的陪同下,和所有的候選人寒暄,覺得王家子弟都非常優秀,實在很難取捨。突然間,發現靠著東牆的一張竹床上,還有一位王家子弟解開衣襟,露出肚子,旁若無人的 大吃大嚼,令人產生特別深刻的印象。

鑒的代表回去以後,把經過的情形詳細報告,鑒沈思了一會兒,說:「 依我看,那個臥在床上大吃大嚼的年輕人,可能別有懷抱,我們應該特別留意。」鑒派人打聽,果然這位年輕人不同凡響,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書法家王羲之, 於是決定把女兒嫁給他,這就是「東快婿」的故事。

王羲之的書法,正楷與行書都非常有名,被書法評論家許為正體的書聖,到了中年以後,心性愈來愈豪邁灑脫,特別喜歡寫草書,他的行草,看來是任意發揮,無拘無束,沒有任何規則可循;但事實上,一筆一畫,自有它的情趣和神韻,後人稱讚他的草書如天馬行空,可見他行草的造詣,已達到隨心所欲的化境。 有一次,他和幾位朋友遊會稽的蘭亭,飲酒賦詩,豪興大作,當場用鼠毫即興寫出「蘭亭集序」,成為藝術史上的珍寶,在序中每一個字的筆觸和寫法各不相同,揮灑自如,流露出大塊淋漓的生機。可惜後來唐太宗遺詔殉葬,後人再也看不到蘭亭集序的真蹟了。

王羲之對於功名富貴,看得很淡薄;對於國家安危和民生疾苦,卻非常關心。當時桓溫和殷浩掌握實權,為了爭奪權位,彼此水火不能相容,王羲之是殷浩的好朋友,就經常勸殷浩以天下國家為重,以免壞了整個大局。宰相謝安和王羲之也是多年知交,經常在一起遊山玩水,謝安面對大自然,不禁產生隱居避世的想法,王羲之急忙勸他:「在國家多難,民生困苦的時候,身為相國的您,應該效法伊尹、管仲,肩負起挽救危亡的責任才對啊!」謝安對王羲之的提醒非常感謝。

王羲之除了書法名重一時外,他特別喜歡鵝,也傳為千古佳話。鵝走起路來,不急不徐;遊起泳來,悠閒自在,王羲之愛鵝,也喜歡養鵝,從鵝的行走姿態和游泳姿式中,體會出自然就是美的精神以及書法運筆的奧妙。他聽說山陰有一位道士養了十幾隻好鵝,就特地跑到道觀去欣賞,並且不惜重金,希望道士把鵝賣給他。無論王羲之百般請求,道士就是不肯。後來道士說:「你若是幫我寫一部道德經,我就把鵝送給你。」王羲之聽了,非常高興,說:「這有什麼困難,你為何不早說?」立刻進道觀寫字,完成後,才歡歡喜喜地趕著這群鵝回家。

王羲之不但是一位偉大的書法家,他的個性樸拙,灑脫自然,又充滿著對國家、對社會、對人群以及對動物的愛心;有至情、至性、至愛才能完成傳世不朽的藝術名作。